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全院师生感悟教育家精神内涵,明确育人使命担当,7月2日上午,法学院党总支负责人、院长米良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培养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为题讲授专题党课。法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和部分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学习。

党课伊始,米良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十年来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指示,带领与会师生重点重温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北外作为国际化高校的特色及法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米良指出,法学院学生未来将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政治性极强的职业,其政治立场与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与国家法治建设。因此,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既具备精湛法律业务能力,又拥有深厚家国情怀,能熟练运用国际国内规则处理复杂法律事务的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这既是响应我国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的现实需求,也是北外法学院肩负的时代责任。
为让师生更直观感受教育家精神,米良讲述了北外著名教育家伊莎白·柯鲁克的传奇事迹。伊莎白1915年出生,不管是留在南海山参与创办中央外事学校,还是留在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即便在"文革"期间遭遇不公正待遇、收到国外名牌大学的邀请时,伊莎白都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国,此后数十年坚守北外外语教育岗位,始终不渝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奉献。她用一生践行了献身教育的初心,荣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友谊勋章”,是北外师生身边鲜活的精神标杆。
党课最后,米良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宗旨是激励全体教师以伊莎白等先辈为榜样,潜心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北外力量。此次党课通过理论阐释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师生深刻理解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