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留声宛平故垒,致敬烽火史诗”——法学院党总支师生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作者:乌云其其格、马睿宇、娄晓雨时间:10-28

        10月22日,在党总支书记郭向华、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刘时剑老师的带领下,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党员及积极分子代表一行,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了一场以“回望历史、汲取力量”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踏入纪念馆,抗战史诗以八大篇章徐徐铺展。“奋起抵抗 中国人民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的沉重序章,瞬间将众人拉回那段烽火岁月,民族抗争的号角仿佛在耳边回响。“砥柱中流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站在抗战最前线”的壮阔篇章,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馆内陈列的被炸毁的南满铁路物证、记录百姓逃难的影像资料,清晰呈现“九一八事变”爆发过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侵略者的暴行与人民的苦难。在“东北抗日联军密营遗址”复原场景前,抗联战士使用过的棉衣、搪瓷缸、桦树皮笔记本等实物,无声诉说着早期抗战的艰苦卓绝,同学们驻足良久,仔细端详,眼神中满是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过程中的法律实践在展览中引人瞩目。从敌后根据地到正面战场,从民间维权到国际交涉,展柜中的法律文书、制度条文,记录着中华民族在炮火中对法治的坚守。对于法学院学子而言,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循着历史轨迹触摸法律在抗战中鲜活力量的宝贵契机,彰显着祖国对法制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视。

        驻足第八展厅,“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祈愿赫然在目。走出展馆,广场上小学生们清脆的笑声与馆内的肃穆形成美妙互文,让人真切感受到胜利的意义——守护市井巷陌的温情烟火、守护人民的生机与希望。

        回望历史,馆中珍藏的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文献、见证平型关大捷的实物、承载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史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艰难与壮烈。此次参观,让法学院师生们深受触动。同学们表示,必将铭记党员的初心,肩负法学的使命,从这里出发,以法为剑、以志为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续写新时代法律人的担当,让法治之光在每一次实践中熠熠生辉,为守护和平、推动民族进步不懈前行。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