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法学院教师刘丽娟。感谢学院给予我的信任,在你们刚进入北外法学院之际,作为教师代表,和大家讲几句话。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时代,想来大家可能和我一样,一方面享受着新生产力带来的无比便利的生活,另一方面逐渐产生一种在信息的海洋中窒息的感觉。过量的未经过滤的信息,不一定会带来神智的清明,反而可能使得我们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不到确定感。我今天想给大家出出主意,找找抓手,在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前,先锚定几个点,让自己的法学院生活充实而快乐。我演讲的题目叫做“在不确定的世界寻找确定性”。
首先,要成为一个专业人。在我们所有新生中,本科和非法学法硕都是法学领域的新人,所以在一开始我要强调这一点。法学是一门专门的技艺,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会说着同一套话语体系,共享一套价值观,比如权利义务、比如罪刑法定、比如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比如依法行政。法学院的生活就是在每一门课程的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将这些理念、价值和规则内化,和自己逐渐融为一体。专业是我们未来加入社会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抓手,我们通过专业和社会进行连接,产生工作性交往,并从专业的视角关注社会问题,并更进一步,贡献自己之所能,产生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性,还因为专业学习几乎是唯一的深度学习状态,专业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深度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迁移到你对其他知识的学习,甚至学会从较为深刻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社会。强调专业性,更因为专业能力是一种难以被替代的技能,AI时代,大量工作会被替代,但据我的观察,那些真正需要深入理解的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的复杂知识以及复杂实践,几乎不可能被AI取代。在律所、在公司、在机关单位,被取代的实际上是那些进行简单资料查询分析的工作,而进一步的专业工作,其实无法被AI取代,真正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永远都是稀缺的。
其次,要自信。自信指的是人的自我建立,自我确信。自信不是因为自己很优秀,而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判断是唯一可靠的依据,你只能信任它。自信不只属于优秀的人,而是属于所有人。一个认识到这点的人,不会让渡自己对事情的判断、审视、决定权,同时因为你保有这些权利,就要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承担责任,自己成为权利和责任的主体,成为一个能立得住、肩膀硬、能扛得起自己生命的人,以现在流行的话语,叫做主体性。一个自我确信的人,不会受到各种话术和流行话语的蛊惑,不会被他人的评价击倒,不会根本上自我否定,不会盲目从众,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种自我建立和确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命支撑。当然,在强调自信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胸,不断向那些自己信服的人学习,要有意识地倾听不同的观点,让自己的自信具有开放性和生长性。
最后,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你们生活的时代,包括我成长的时代,都是个人主义流行的时代。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是对于我们过于强调集体价值的传统的一种松绑,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多样性。但任何价值都不能绝对化。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如何在强调自我价值和选择的同时,处理好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命题,否则,轻则学校生活过的不愉快,宿舍关系淡漠甚至无法共存,重则抑郁。该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我个人的体会是,世界是一个混沌体,它对你呈现出各种形态取决于你的态度和行为,基于这种认识,我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他人进行善推定。推定你的同学师长是善良的人,你就会乐意向他们释放善意,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家之间,互相释放善意都是友好相处的第一步,在这个前提下,遇到不同意见,比如作息习惯不同,以友好协商的心态建立大家都接受都舒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包容他人并不特别恶劣只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偶尔的错误和小小的自私等等,不要轻易对他人进行恶评价;第二,主动释放善意。在人际关系中,与其成为一个被动的反应体,等着他人向自己示好,不如成为一个发光体,主动释放善意,这是一种以自己的行动主动引导关系良性发展的生活态度和智慧。当然,如同任何事物,释放善意要有节制,不要转为一味讨好,讨好在任何关系中都不是一种真正有价值的相处方式。第三,建立自己,自我确信,自我成长。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并不会喜欢一个完全压低自己讨好他人的人,那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才会获得持久的认可和欣赏。什么是人格魅力?就是那个自我确信的你自己,一个坚守自己的价值和判断,同时保持开放和不断成长的你自己!
愿大家学校生活愉快,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