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下午,“尚公律师事务所与伦敦国王学院战略合作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长安俱乐部成功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师生受邀参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丁相顺教授与法学院2025级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刘致鸣、唐诗婷,2023级本科生姚婷婷、陈牧也受邀参与了研讨。
本次会议聚焦涉外法律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涵盖跨境律所合作、国际教育协同、跨法域法律实践等多个前沿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跨国合作在解决跨境纠纷、协调跨司法管辖区案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跨境律所协同、学界与实务协同培育涉外法治人才正成为提升国际法律服务能力的核心路径。来自英国、巴西、意大利、中国澳门地区的法律实务界的专家与中国法学院教授、涉外律师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果的交流和讨论。
在“学界与律所协同:跨境法律人才培养新路径”圆桌论坛中,丁相顺教授以“多语言赋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北外路径与创新实践”为题发言。他从介绍北外的外国语言教学优势谈起,系统介绍了北外法学院依托101个语种和区域国别研究平台,构建“外语+法律”深度融合模式,推动课程建设、国际实习和联合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展望。丁教授指出,涉外法治人才不仅要用中文掌握中国法律理论和实务,还需用外国语理解和掌握涉外法律知识体系,具备在真实语境中理解、适用域外法律的能力。北外法学院通过着力培养学生的“双法多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真正实现“知己知彼”,为国际商事合作与跨境纠纷解决做好人才储备。

丁教授特别强调,涉外法治人才须能在复杂国际格局中有效开展法律斗争,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观点与多位与会嘉宾提出的“学界与律所协同育人”“联合设计培训项目”等倡议不谋而合。目前,北外法学院正积极与多家一流律所共建实务实训项目,并持续推动学生进入国际组织实习,已在协同育人与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
在自由交流环节,北外学子与来自伦敦国王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律所实务专家,就跨境业务实务、中英法律教育合作与职业发展前景等话题展开多轮互动,姚婷婷、陈牧两位同学先后用英文向与会专家提问和交流。北外同学们扎实的专业基础、流利的外语能力与开阔的国际视野,给与会嘉宾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研讨会为中外法学教育界与实务界提供了高层次交流平台,也为北外法学院进一步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北外法学院将继续依托北外全球化资源,培养更多贯通中外法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法律人才,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持续注入北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