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2025中国仲裁周·第十届西班牙仲裁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

作者:刘欣然、吴桐芸泽时间:09-21

        2025年9月16日上午,第十届西班牙仲裁日(Spanish Arbitration Day)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517会议室成功举行,主题为“下一步是什么(What’s Next)?”,旨在深入探讨国际仲裁领域的新趋势、挑战与机遇。来自中国、西班牙、阿根廷等国的仲裁专家、学者、律师及学生共聚一堂,展开了充实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员董念清教授在欢迎辞中指出,国际仲裁在全球化背景下正不断演变,作为培养具备跨文化理解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法律人才的高地,北外致力于搭建中外法律交流的桥梁。他特别感谢贸仲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贸仲香港仲裁中心法律顾问区锦涛先生回顾了中国仲裁周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影响力,强调贸仲作为中国最早、最权威的涉外仲裁机构,近年来案件数量与金额持续增长,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他还介绍了香港作为仲裁地的独特优势,包括其普通法体系、临时措施安排以及与内地的司法协作机制。

        在专题讨论环节,四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仲裁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深刻见解:西班牙LEGAL 21 ABOGADOS律所主任、贸仲仲裁员J. Félix de Luis强调,西班牙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与历史背景,是欧洲与拉美之间的重要“桥梁”。他指出,西班牙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与拉美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联系,同时拥有成熟的仲裁法律体系和日益国际化的仲裁机构。为了推动中拉投资争议解决,他建议将马德里打造为新兴的国际仲裁中心,并提到西班牙仲裁中心正不断推进与国际机构的深度合作,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阿根廷Marval O'Farrell Mairal律所合伙人、阿根廷商业调解与仲裁中心(Centro Empresarial de Mediación y Arbitraje, CEMA)主任Fernando Manuel Alemany则回顾了阿根廷仲裁制度的历史演变。他表示,尽管阿根廷曾因经济危机和政治因素对仲裁持保守态度,但是随着2015年阿根廷新民法典(Código Civil y Comercial de la Nación)和2018年阿根廷《国际商事仲裁法》(Law No. 27,449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CI)的颁布,阿根廷的仲裁体系已实现现代化,成为外国投资者信赖的法律基础。他还指出,阿根廷现在具备成为可靠仲裁地的所有法律保障,尤其适合处理中阿投资争议。

        接着,阿根廷Marval O'Farrell Mairal律所合伙人、商业调解与仲裁中心(Centro de Mediación y Arbitraje Comercial, CEMARC)和阿根廷商务和服务业商会(Cámara Argentina de Comercio y Servicios, CAC)秘书长Martín Vainstein从实践角度强调了仲裁在解决中阿投资争议中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尤其在能源、基础设施和农业等领域合作密切,仲裁凭借其灵活性和中立性,成为解决跨境争议的首选方式。此外,他还提到了阿根廷仲裁机构的现代化改革,包括紧急仲裁程序和快速程序规则的引入。


        最后,中伦律师事务所(Zhong Lun Law Firm)合伙人、中国金融投资争议解决论坛(China Forum of Financial and Investment Dispute, CFFID)秘书长霍伟(Wilson Huo)结合其代理西班牙企业在中国仲裁的实战案例,分享了中国仲裁的最新发展。霍律师提到,中国法院对仲裁的支持态度、层报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临时措施的便利性。他强调,“程序决定结果”,建议律师在仲裁中高度重视程序事项,并指出中国仲裁在效率和经济性方面的显著优势。

        在问答环节,与会者就仲裁语言选择、机构声誉建设、新兴技术对仲裁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于仲裁语言如何选择,多位嘉宾一致认为,灵活性是仲裁的核心优势之一。Felix de Luis分享了其在中文仲裁程序中担任仲裁员的经验,强调即使语言不同,通过翻译和合作,仲裁程序依然可以顺利推进。Martín Vainstein则建议选择中立语言(如英语)以保障程序的公正性。他补充道:“在跨国仲裁中,选择中立语言对于确保程序公正性和减少偏见至关重要。”

        其次,针对如何提升仲裁中心国际声誉的问题,Fernando Alemany强调,建立信任需要长期一致的专业运作和司法支持。他提到:“信誉的建立不仅依赖于法律框架和程序规则的健全,也依赖于仲裁机构在长期内的稳定表现。”Martín Vainstein补充道,机构必须保持透明度、适应性和专业性,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霍伟则从仲裁程序的角度出发,强调机构必须关注案件管理质量和仲裁庭组成的公正性。

        最后,谈及仲裁机构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嘉宾们普遍认为,仲裁机构面临着来自网络安全、加密货币等新型争议的挑战。嘉宾们建议,仲裁机构应保持规则的现代化,持续更新以应对商业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霍伟特别提到:“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可能会对仲裁程序的效率和公正性产生深远影响,仲裁机构必须顺应这一趋势。”

        在会议的最后,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2025级国际法学硕士刘欣然代表法学院向所有嘉宾和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在总结中指出:“西班牙仲裁日已经走过了十年,成为促进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仲裁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我们不仅探讨了行业的新趋势,也展望了未来更为紧密的国际合作。”

        此次活动在富有启发性的深入交流中圆满落幕。对于仲裁领域的成果与发展的积极探讨,展现了不同文化、法律体系间的对话与合作,将为全球法律行业注入更多活力与机遇。与会者们纷纷表示期待下一届活动的到来,继续推动国际仲裁的创新与发展。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