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晓晴教授,助理院长汪超教授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我院院长丁相顺教授、康玉梅副教授等接待了澳大法学院代表团,双方就两院建立正式的合作交流关系,促进北外法学院葡萄牙语复合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洽谈。

丁相顺院长对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国语教学、特别是葡萄牙语教育方面的优势,以及北外法学院借助学校外语教学优势,在“多语种+法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与成果。丁院长指出,北外的葡萄牙语言教学国内首屈一指,具有全球影响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外交外事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外法学院的很多学生也具有葡萄牙语专业基础和能力,澳门大学法学院以葡萄牙语系统讲授法律课程,开展葡语学士、硕士项目,两院开展交流合作,特别是派遣北外法学院中具有葡萄牙语言基础的学生前往澳大法学院学习,对于系统培养能够懂得葡萄牙语国家法律,从事涉外法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唐晓晴院长专门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澳门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指出,北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精通葡萄牙语言的涉外人才,他们对促进澳门顺利回归、在澳门落实“一国两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外培养的一批优秀人才,如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等,对澳门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葡萄牙语是澳门的官方语言,掌握葡萄牙语是理解和适用澳门地区、乃至葡语国家法律的前提,因此,北外在葡萄牙语言方面的教学优势不仅可以培养了解澳门法律、服务于澳门法治建设的人才,而且可以进一步培养从事涉葡萄牙、巴西等国法律事务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唐院长特别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企业深度出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对精通中、葡、英多语言的涉外法治人才需求日益凸显,两院合作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更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澳门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建立正式的合作交流关系,可以让北外法学院中拥有葡萄牙语言能力的学生前往澳门大学法学院进行交流、交换,甚至攻读硕士学位,系统掌握葡语国家的法律制度,培养使用葡萄牙语等外国语开展涉外法律实务的专业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涉外法治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汪超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方具体合作内容建议:一、葡萄牙语言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北外法学院学生前往澳大法学院攻读葡萄牙语法学硕士;二、萄牙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北外法学院学生前往澳大法学院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三、北外法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前往澳大法学院攻读英文硕士项目,等等。

除了学生交流方面的合作事项,双方还深入探讨了合作举行学术研讨会、开展欧盟法研究以及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法律合作研究的相关事宜。双方初步决定,在2026年北外开展法科教育25周年、法学院建立20周年之际,共同举办“法律用语的形成与变革”(暂拟)专题学术研讨会。
经过充分讨论,双方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一致同意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积极推动两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新形势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