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国际视野下的融合教育法律保障和启示”讲座顺利举办

作者:揭敏时间:10-27

        2025年10月22日上午8时30分至9时50分,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HPOD)资深东亚区主任崔凤鸣博士(Dr. Cui Fengming)受邀莅临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国际视野下的融合教育法律保障和启示”为题在国际大厦302室展开专题讲座。

        讲座由北外法学院丁相顺院长主持。丁相顺院长向现场听众隆重介绍崔凤鸣博士的学术成就和任职经历,对崔博士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讲学表达了诚挚欢迎。

        随后,崔教授以“Rights to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Implication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英文学术讲座。

        演讲伊始,崔凤鸣博士用国际著名的融合教育专家Rud Turnbull教授以自己严重及多重障碍的儿子的教育经历为引,分享教育排斥和早期干预的缺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在场观众进入从尽早融合、家庭支持和可持续融合教育发展的语境和思考。

        接着,崔博士从国际融合教育历史演进为脉络,梳理了社会对于残障群体的教育模式的四次转型:从排斥、隔离、形式上的普通教育准入到为所有学习者的平等参与式的融合教育。她指出,融合教育不仅是教育方式的改变,更是对“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回归——其核心在于以融合教育为所有学习者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发展需求为眼界和多方合作的逐步切实推进。

        随后,崔博士介绍了国际上融合教育的概念演变和核心价值的进步,她强调,核心问题是应当将关注点转向赋能所有学习者和为滋养多样性能力发展注入专业的支持。融合教育对于为所有学习者(包括有不同学习需求和残障的学习者)提供赋能、尊重和支持性的高质量教育及建设包容、和平且公平的社会至关重要。

        崔博士分析了目前融合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主观上,社会上普遍存在基于残障的误解、歧视、轻视等消极态度,对融合、优质教育和多元化的认知缺失,以及对推进融合教育的政治意愿匮乏。客观上,引导政策和实践的数据和研究不足,对融合教育所需专业系统问题的忽视,经费机制与服务供给不合理和法律救济缺失。她指出,融合教育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负面态度、误解和意愿缺乏是好的融合教育经验流于纸面的原因所在。

        最后,崔博士以国际先进融合学校的经验为例,揭示融合教育的实践价值,指出成功的秘诀蕴含在尊重和拥抱多元的校园文化中:“真正的融合始于打破偏见。当你把孩子们的优势而非缺陷放在首位时,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在问答环节,学生们围绕融合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困境、司法保障和救济等问题展开追问。崔凤鸣博士强调,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物理融合,而是价值观的重构,在推进无障碍建设的循序渐进发展过程中,需同步落实合理便利,才能真正保障平等参与式融合教育,杜绝基于残障的教育歧视。

        讲座尾声,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丁相顺院长对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再次表达了对崔凤鸣博士的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对同学们积极交流表示赞赏。在场师生对崔凤鸣博士精彩的学术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本场学术讲座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随后,丁相顺院长与崔凤鸣博士就北外法学院与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展开了合作洽谈。人民大学申淑萍教授、周祥教授和北外教育学院王俊教授参加了会谈。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