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上午,成均馆大学法学院金宰源教授受邀访问我院,并以“韩国法律教育的最新发展与挑战”为主题,结合历史、文化、制度等多维度分析,揭示了韩国法学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之路。本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丁相顺教授主持。
金宰源教授先后在韩国和美国接受法学教育,曾经获得过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博士,长期担任韩国法律与社会协会会长、以及哈佛大学法学院残疾人项目研究员等学术职务。在本次的专题讲座中,金教授系统梳理了韩国法律教育的发展脉络,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金宰源教授在讲座中系统梳理了韩国法学教育的制度变革历程。金教授介绍,韩国法律教育体系历经三次重大转型,逐步从“精英选拔”模式转向“实务培养”体系:1995年司法改革前,韩国沿用日本殖民时期的法律教育模式,高度依赖司法考试筛选人才,导致法律职业群体封闭僵化。2009年新法学院制度实施后,韩国首创“学士后法学教育”体系,25所专业法学院参照美国JD教育模式,通过案例教学、诊所实践和法律伦理必修课,将法学教育从“知识灌输”升级为“能力培养”。改革后,只有新法学院毕业生可报考司法考试,录取名额从每年300人扩增至1000人,金教授强调,这一举措使韩国律师数量在十年内激增3倍,2025年注册律师总数突破3.77万人,缓解了法律服务短缺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律师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金教授同时指出,尽管改革成效显著,但律师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职业道德危机。过去十年间,韩国律师协会处理的纪律案件激增,检察官滥用职权、律师不当执业等现象频发。其次是,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顶尖法学院毕业生扎堆进入大型律所或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服务严重不足,城乡法律资源分配失衡。最后,金教授提及了当今时代普遍存在的AI技术对法律职业带来的冲击。金教授指出,生成式AI(如LBox法律检索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法律检索、文书起草等领域,但现行司法考试仍侧重记忆,教育模式亟待革新。此外,金教授介绍了韩国2025年10月开展的最新司法改革。韩国国会通过了新法律,分化检察官的职权,设立“重大犯罪调查厅”接管检察厅的刑事侦查权,检察官角色转向公诉与审判监督。此举或将改变韩国法学毕业生的职业路径。
讲座尾声,同学们积极用英语、韩语向金教授提问,提问的范围涉及如何应对新旧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的矛盾、数量激增与质量隐忧之间的矛盾、韩国SJD与JD等教育项目之间的区别、以及在“考公热”的现状下体制外的法律人才供给问题等。金教授一一认真作出解答,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讲座在丁相顺院长的简单总结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本次讲座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搭建了跨文化法律研究的桥梁,助力国际化法治人才培养,并推动语言与法律实务的深度融合。同学们通过对比中韩司法改革路径,可提升实务技能、拓宽全球视野,同时深化对法律职业伦理与技术赋能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