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法学院党总支负责人、院长米良带队走访中伦律师事务所,双方共同为实习实践基地揭牌。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向华、团总支书记刘时剑、专业教师武宜萱,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人事执委于宏威,资本市场部合伙人代贵利,争议解决部非权益合伙人、法学院2008级校友滕远芳,人力资源部总监陈颖等出席揭牌仪式。

首先,于宏威对米良一行到访中伦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双方此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并强调北外法学院培养的涉外法律人才在业界具有独特优势。他指出,中伦拥有2000余名专业人士,其中不乏北外毕业的优秀合伙人和律师,双方合作基础深厚。

米良对中伦律所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北外法学院的发展特色。作为始建于2001年的年轻法学院,依托北外101种语言优势,聚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尤其在国别法研究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法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本科至博士多层次教育,硕士生中非通用语种背景者占比较高,可精准对接中伦律所涉外业务需求。他强调,法学院致力于培养“法律+外语”复合型人才,已有大量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央国企、大型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毕业生在律所的涉外业务领域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于宏威高度认可北外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他结合律所全球布局,强调涉外法律服务对多语种人才的需求,提出双方可在海外区域业务中深化合作。他特别指出,中伦每年招聘200多名新人,期待更多北外优秀毕业生加入。

双方围绕合作机制展开深入交流。郭向华提出,将通过实习推荐、开放日参访、职业规划讲座等形式,搭建学生与律所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律师职业,纠正行业认知偏差。陈颖表示,北外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优秀的自驱力在中伦有口皆碑,欢迎更多北外学子加入中伦涉外业务团队。滕远芳结合自己经办商务部两起国际投资仲裁案的经历,强调了中伦律所的平台优势与北外学子职业发展的契合度。
双方一致认为,应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校所共赢,既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也为律所提供语言与法律交叉型储备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双方还就党建共建、学术合作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此次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北外法学院与中伦律师事务所将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务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