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下午,法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建座谈会在国际大厦309教室举行。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董念清教授与法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和法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同志及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学业规划、就业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通过师生对话为青年学子厘清发展困惑,凝聚成长共识。

座谈会上,董念清老师结合自身学术与职业经历,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维度建议。针对考博升学问题,他指出学术研究需从研一阶段筑牢基础,注重论文写作与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并强调“研一练好基本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他建议学生关注博士点设置,主动寻求导师推荐,同时鼓励大家树立信心:“学术道路虽需长期积累,但若有志于此,就应大胆尝试。”谈及学术志趣的塑造,董老师以个人职业轨迹为例,分享其如何将民航知识与法律研究结合,通过多次国际访学积累案例经验。他提出“学术选择需回应社会需求”,倡导学生在国家发展框架下寻找研究方向,并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向领域专家学习拓宽视野。

围绕职业规划困惑,董念清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互动。他建议法律人突破“专业对口”思维定式,强调“大学培养的核心是方法论与工作能力,这些素养可迁移至各类岗位”。对于考博、考公等目标未达成的情况,他鼓励同学们进行动态调整,可先就业积累经验,在实践探索中重新定位方向。针对实习与职场衔接问题,董老师指出“律所要求快速上手,而法务岗更注重渐进成长”,提醒学生避免将实习形式化,鼓励在具体项目中提炼方法论,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探讨职业生涯长期性时,董念清老师以“分阶段奋斗”理念回应学生关切。他提到:“人生的机遇窗口往往在持续努力中显现,即便身处暂时性岗位,也能通过积累实现跃升。”对于博士就业选择,他客观分析国内外高校教职差异,结合“非升即走”制度的挑战与机遇,建议学生理性规划路径。自由讨论环节,董老师特别寄语学子“超越短期得失,以开阔眼界引领选择”,鼓励通过党支部工作、跨领域实践等平台锤炼综合能力,将视野拓展置于职业选择的核心位置。
此次座谈会通过平等对话构建起师生交流纽带,既为学子提供了具象化的发展指南,也为学院育人工作注入新思路。与会学生表示,董老师的经验分享与建议“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需求”,帮助自己明晰了学业与职业规划的平衡点。未来,法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推进师生党支部联动,围绕学术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培育等主题开展常态化活动,推动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兼具专业深度、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