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举办“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与写作指导”专题交流会,旨在进一步强化导师责任意识,提升导师对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学术能力。
法学院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米良教授通报了研究生论文质量抽检的相关情况,总结了我院近年来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不足。他指出,近年来,我院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硕士生的数量增长很快,导师的数量也增加很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以改进。学位论文指导的质量必须得到保障,不能马虎,这是学院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每一位导师都要负起责任,认真指导,严把质量关。要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关于研究生指导的相关规定、责任制度开展指导,落实责任制。对于存在研究生论文指导质量问题的导师,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文华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曦教授做专题报告。法学院全体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参会。王文华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与近期学术热点,分别从学术道德、论文选题、写作规范与学生论文指导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她表示,论文写作的问题意识要贯穿始终,鼓励各位老师每天写作,养成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并就如何平衡学术创新与规范要求分享了经验。同时,她强调,导师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应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确保学术质量。北外作为比较研究的学术重地,更应注重外文资料引用的学术规范。
郑曦教授则结合自身科研经验,从学术研究的共性规律与法学学科的特殊性向青年教师分享了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经验与方法。他强调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同时要培养敏锐的学术嗅觉,注重自我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性,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努力打造自己的学术标签。
院党总支负责人、院长米良在总结中表示,研究生导师要严格履行导师职责,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贡献力量。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交流为契机,提高研究生导师论文指导的水平,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持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