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法学院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交流访问

作者:付姝菊时间:10-30

        10月29日,我院院长丁相顺教授带队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座谈,交流学术经验并洽谈进一步合作事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世君教授、院长助理陈皓副教授、人事处处长助理胡翔副教授等接待访问并参与交流。参加会谈的还有我院教师庞湃、付姝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师张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刘传稿、陈汇臻、彭雨晨、刘影等。

        座谈会上,丁相顺院长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我院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介绍。张世君院长对北外法学院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据悉,首经贸法学院2025年度共获批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近年来,首经贸法学院重视加强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氛围,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中收获颇丰,近五年国家级项目立项数达16项,高层次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数目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学术氛围营造、科研组织模式及项目申报策略展开深入交流,为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张世君院长主张强化学术导向,建立参会积分等激励机制,推行教学、科研、服务三维考核体系,引导教师聚焦学术主业。陈皓老师指出,平衡学术自由与有组织科研是关键,建议发挥学术带头人引领作用,以团队协作提升科研效能。他以学院成功案例说明,结构化科研模式能显著提升成果产出。胡翔老师阐释“特色选题+精准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呼吁建立激励机制吸引申报,同时分享个人跟踪政策热点、积累前期成果的申报心得。刘传稿老师分享“选题精准化”经验,提出通过分析法律C刊热点、追踪实务部门需求预判学术风向,强调申报书需反复打磨,借助同行评议提升质量。陈汇臻老师肯定学院对海归教师的支持体系,建议青年教师参与专家讲座领悟写作要领,并高度评价学院学术沙龙对成果产出的推动作用。彭雨晨老师强调国社科申报是青年教师成长重要抓手,指出选题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建议构建“院长指导+同事帮扶”的可持续支持网络。刘影老师剖析学院科研生态建设经验,提出从人才引进源头把关,通过履历筛选、成果考察、试讲评估等多维遴选机制,持续优化教研队伍。

        本次会议凝练出“团队协作+特色培育+制度保障”的科研发展共识,为学院有组织科研体系建设提供了实施路径。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