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秘鲁圣马丁德波雷斯大学 Alexander Cabrera Sánchez 教授访问北外法学院并与我院院长丁相顺教授会谈。丁院长对Sánchez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希望与圣马丁德波雷斯大学加强合作,并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Sánchez教授对丁院长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圣马丁德波雷斯大学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法律教育、科研合作、学生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

        随后Sánchez教授做了题为“秘鲁法律体系介绍(The Peruvian Legal System: An Overview)”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刘丽娟副教授主持。活动吸引了来自北外法学院的师生代表热情参与,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

        刘丽娟副教授在开场中指出,本次讲座旨在通过介绍秘鲁的宪政结构、法律渊源与司法制度,帮助师生了解拉丁美洲主要民法国家的制度特色与发展逻辑,同时也指出,中秘两国在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上均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挑战,加强比较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伊始,Sánchez教授以轻松互动的方式引入主题,从秘鲁的地理与文化背景切入,带领师生了解这一拉丁美洲国家的多元社会构成与法律传统。她指出,秘鲁作为一个拥有海岸、高原、雨林三大地理区划、共24个行政大区的国家,其法律体系深受欧洲大陆法系影响,但又融合了自身的宪政与社会特色。

        随后,Sánchez教授系统讲解了秘鲁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框架。点明秘鲁宪法明确规定该国为 “民主、单一、社会性的法治国家”(democratic, unitary, social state under the rule of law),在政治上采取兼具总统制与议会制特征的混合制政体(hybrid system)。总统经全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国会拥有对内阁的信任投票权,若连续三次否决,总统则可依法解散国会。该制度在保障权力制衡的同时,也导致政治局势的频繁更替——近七年内秘鲁已有七任总统更迭,这一现实成为当代秘鲁宪政运行的独特现象。
        在司法体系方面,Sánchez教授详细介绍了秘鲁三级法院制度的结构: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与初审法院,并特别提到宪法法院在行使违宪审查方面的重要作用。教授指出,秘鲁同时实行分散审查与集中审查并行机制,既保障司法独立,又确保宪法统一解释。此外,她还提到在亚马孙地区存在原住民司法体系,原住民社区在经济与社会事务中享有一定自治审判权,但若涉及基本人权,仍需服从国家司法制度。
        在讲解宪法基本权利部分,Sánchez教授介绍了秘鲁宪法在公民权利保护方面的体系,不仅涵盖生命权、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等传统权利,还承认“未明示但属于人之固有的权利”,包括环境权、水资源权与互联网接入权等新兴权利。此外,她介绍了宪法中的多种 权利救济程序,如人身保护令、宪法保护诉讼、资料保护令及违宪审查程序,展示了秘鲁宪政对公民权利的多层次保障。
        在国际法与区域合作方面,Sánchez教授指出,秘鲁宪法赋予人权条约与宪法同等法律地位,体现出对国际人权标准的高度重视。秘鲁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框架,并与中国保持良好经贸与教育合作关系。她特别提到,中秘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19世纪华人移民以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层面持续深化,名为“Chifa”中秘融合菜的甚至成为秘鲁国家文化象征之一。

        在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原住民自治权的法律地位、宪法法院与最高法院判决冲突的协调机制、以及判例在民法体系中的适用效力等问题踊跃提问。Sánchez教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解答,指出在涉及人权的案件中,国家法具有优先地位,而在文化与经济事务中,应充分尊重社区自治权。她强调,秘鲁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于“在统一的法治框架内实现多元共存”,这一理念与当代比较法研究密切相关。

        讲座尾声,刘丽娟副教授进行总结。她表示,Sánchez教授的讲解不仅使师生深入了解秘鲁法律体系的结构逻辑,也为中秘两国在比较法、宪政研究及法律教育合作 领域提供了宝贵启示。本次讲座是北外法学院推动国际法学交流与跨文化法律教育的又一重要举措。法学院将继续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来访,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国别法律研究水平,提升法学院的国际化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